张冬梅

河北省-石家庄市

  • 职称资质高校教授|
  • 工作单位河北大学|
  • 擅长舞种民族舞
分享

舞者的真性情—访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张冬梅老师

发布于:2016/7/11 12:13:06

人物介绍:

        张冬梅,原籍陕西西安,中共党员,教授,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具有“中国舞分级考试教材”一至十三级舞蹈教师资格证和高级教师资格证。具有中国舞蹈家协会颁发的国内首批中国民族民间舞高级教师“注册舞蹈教师”资格证。

        张冬梅老师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未来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省国际标准舞总会副会长、河北省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北省美学学会会员、保定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保定市青少年宫艺术团顾问。

        从教十余年,张冬梅老师先后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由本人带领的舞蹈教研组被命为河北省教育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多次荣获嘉奖、一次三等功,被评为“石家庄市跨世纪青年拔尖人才”(由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颁发证书);2005年荣获“全国杰出教育研究者”称号。

 2.jpg

        一个沙发,一个书橱,一台电脑,两张方桌,几把木椅,还有舞台上的种种道具。在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挤进了这区区十几平米的办公室,都熔铸在主人公的舞蹈教学事业中,而这位主人公就是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张冬梅老师,她曾带领我校的舞蹈团队多次征战高规格赛事,并取得佳绩;她是使舞蹈专业正式成为河北大学本科类专业的领军人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关注那些舞台背后的故事。

“我学习舞蹈真的是个偶然”

        衡水中学的一名理科生——这就是张冬梅老师在学舞蹈之前的身份。而她走上舞蹈之路,多多少少有些偶然。由于张老师的身体协调能力较强,被她的体育老师选为学校的领操员;不经意间又被另一个老师发现进入了校体操队。虽然练体操遭到了班主任的反对,可是当时的张老师已经完全被体操吸引了。“虽然我的班主任不是很赞成,可是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来说,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再加上毽子小翻的训练,都是那样的新鲜”张老师一边说一边流露出孩子般地笑容。就这样,张冬梅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练起了体操。

        练习体操只是张老师踏上舞蹈之路的前奏,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是真正乐章的开始,而这个开始却又是充满着戏剧性。

        在那年高考之前,河北省艺术学校到衡水市招生。张老师陪同自己的好友来参加民乐考试,恰巧当天还有一场舞蹈的面试。好友对张老师说:“你不是学过体操吗?要不你也去试试舞蹈,反正都来了。”于是就在好友的怂恿下,张老师走进了舞蹈的考场。“当时真的就是去试试看。记得考官让我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比如下腰、下叉,模仿匀步等等,老师就是看看我的柔韧性和模仿能力。其实当时我对舞蹈一点都不了解,因为体操和舞蹈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没想到初试后考官让我回家取户口,说才能正式报名。我还在犹豫,同学就说,快回去拿吧,肯定有希望。就这样取回户口报上了名。”张老师回忆说。

        “无心插柳柳成荫”,几个月后,张老师收到了河北省艺术学校的复试通知书。但由于某些原因,等张老师赶到学校的时候复试已经结束了。于是张老师和父亲在学校四处打听,看看是否能找到机会再进行一次复试。终于经过几番周折之后,张老师和其它几名同学参加了学校为他们准备的一次复试。虽然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但最终张老师还是拿到了河北省艺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就这样,张老师开始了自己的舞蹈生涯。

“人有的时候就是要争口气”

        2003年,张老师带着音乐专业的舞蹈学生,为参加河北省首届舞蹈大赛赶排参赛作品—《憧憬》。而当时正是非典时期,大家就在潮湿、阴暗的地下室排练,而这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只有大家练得头昏脑胀时才到楼梯口透透气。后来排练的地点改在了学校操场,无论是沙尘打脸还是烈日刺眼,大家都一如既往的排练。操场上,有大家太多的泪水、汗水和鲜血。那段时间张老师总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似乎连上楼梯的力气都没有了,一进家便倒在床上睡着了。而第二天却又是精神饱满的投入排练之中。

        终于在2004年的河北省首届舞蹈大赛中,舞蹈作品《憧憬》获得了创作一等奖以及河北省文化厅颁布的“燕赵群星奖”;另一个舞蹈作品《同行》获得表演奖二等奖,河北大学也荣获了优秀组织奖。在颁奖晚会上三次宣读河北大学的名字,张老师和学生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大家激动得都忘了去台上领奖。

        2008年,由张老师带队,河北大学参加了在山西举办的“荷花奖”舞蹈大赛。这次是河北大学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比赛,竞争对手几乎都是专业院校。在山西的十天当中,张老师带领的舞蹈队还参加了“华北五省”的比赛,可想而知当时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为了节省经费,张老师一行人就在山西榆次找了房住了下来。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每天都要六点左右起床,坐车赶到彩排现场,而回到住所往往就是凌晨两三点了。在正式比赛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张老师他们只能挤中午的时间在舞台上进行彩排。而中午的这段时间工作人员是不工作的,音乐、灯光全没有。大家用自带的电脑以及临时买的小音响,在漆黑的舞台上一遍一遍地排练着。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老师对整个舞蹈作品进行几次修改,力求每一次呈现在各位评委面前的同一个作品都时时充满着新意。最终,河北大学获得了铜奖。就在颁奖的前夕,张老师收到了王洪瑞校长发来的祝贺短信。当时张老师就让一位同学念给大家听,同学们听后都很激动,热血沸腾,倍受鼓舞。

        张老师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全力去做好我的任务。有时候人就是要争一口气。”

3.jpg

“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在采访张老师的过程中,“团结”这个词曾被老师无数次的提到。

        在河北大学,张老师遇到了两个亲如兄弟姐妹的同事——谭壮老师和孙姗姗老师。这两位同事可以说是张老师的左膀右臂。“谭壮老师跳起舞来,阳刚中流露着细腻,柔美中渗透着粗犷,而且他的应变能力强,遇事沉稳。孙姗姗老师虽是80后,但却有着老一辈的沉稳与坚毅,工作时很严谨,一丝不苟。而且孙老师是美貌与才华并存的智慧型女性,我们演出的服装都是孙老师设计的。”张老师在评价她的两位同事时,充满了自豪感和亲切感。张老师说:“他们三人的关系是从同事之间的友情,上升到了亲情,每时每刻都会牵挂着对方,这是一种幸福。我们三个也会有争执,这仅限于对舞蹈作品创作的构思与动作设计的探讨上。虽然大家存在着分歧,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都是为了编排出最精彩的舞蹈。”三位老师之间的那股凝聚力和他们的拼搏精神,令人羡慕和敬仰,他们与学生亲如一家人。2008年,孙姗姗和谭壮两位老师以及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教室为张老师过了一次生日,随着欢快的手风琴《祝你生日快乐》的响起,学生手捧蛋糕和鲜花,这给张老师带来了无限的惊喜,那时的张老师就如孩子般感动地哭了。

        老师间的和谐也影响到了学生们。在每一年的新生入学时,张老师都会组织一场新老生见面会。在会上,老学生会和新生进行交流,大家以此来曾近了解,消除陌生感。在平日的训练时,张老师都是让大家在一起练习的,在舞蹈教室里没有年级之分。每次出去比赛时,所有学生都排成两个纵队,手拉统一的服装箱,队伍整齐的走进赛场。就这样,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在每位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

        张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关心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在一次班会上,张老师发现一位同学总是捂着肚子。在班会结束后,张老师给那位同学发了这样一条短信“我是张老师,你的胃好点了吗?”收到短信后,那位同学惊异中更多的是感动。在张老师的手机里存着三十位同学的手机号,在她的手机里,他们没有高低之分,个个是宝贝。

        在这个小集体里,老师之间是友爱的,学生之间是互助的,师生之间是关爱的。在这里,每个人会有家的感觉,会有家的温暖,会有家的幸福。在这里,有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2010年学校元旦晚会上,三位老师和学生同台演出,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他们共同创作的蒙古族舞蹈《幸福一家人》,在场的人们被他们真情的表演和优美的舞姿所打动,眼里含着泪水,不停爆发出阵阵掌声。

“舞蹈传递真善美”

        张冬梅老师与“舞”相识已多年,对于舞蹈有着独到的认识。她对每一届学生都这样说:“舞蹈是传递真善美的艺术,那么作为每一个学习和表演舞蹈的人来说,无论是行为和心灵都应该是美的,才能真正把舞蹈的本质美,淋漓尽致得呈现出来。”从张老师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她最喜欢的舞种是中国古典舞。她认为中国古典舞里包含了诸多中国的元素, 有戏曲、武术、书法中的神韵与气韵,动作讲究起伏迭宕、有动有静,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常以“委婉曲折”、“闪转腾挪”、“龙飞凤舞”加以形容舞者的动作,是形与神、身与心的艺术表现。

        对河北民间舞张老师也情有独钟,她认为河北的民间舞蹈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她说作为河北舞蹈工作者,更应该传承和发展河北的民间舞蹈。所以,河北大学参赛获奖的舞蹈都是以河北民间舞为元素动作,她们创作的舞蹈是把河北民间舞蹈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并融进了时代元素,才受到了评委专家们的青睐。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河北民间舞蹈的风格与特色,这也是张老师的一个心愿。

        在平时的训练中,张老师也很注重细节的表现。她会在意学生的眼神、手指是否到位,甚至会在意大家跳舞时的呼吸速度是否一致,情感表达是否细腻。张老师认为这样的细节才会更能体现一支队伍的精湛和专业,以及舞蹈作品的精神与韵味,也只有抓住这些细节才有可能将观众带入自己的舞蹈世界。

        “在舞蹈中要注入自己的感情”。张老师觉得舞蹈表演者不应该只注重技术技巧的高超,更应该把情感渗透到每个动作中,如果没有情的注入是不会打动观众的,表演就是失败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舞蹈传递真善美,那么舞者就是传递真善美的使者。在张老师的教学里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要想学好艺,先要学做人。”在采访张老师的过程中,她不止一次的提到“做人”两个字。“舞蹈专业素养和技术绝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做人才是最根本的一点。作为一个跳舞的孩子,如果心灵和行为不美,永远都不可能跳出打动人心的舞蹈”张老师这样说。张老师一再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学会感恩。在军训结束后,张老师会给自己的学生布置一项作业,那就是问问自己的父母喜欢什么;在十一放假期间就会让学生去想想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并要付出行动。学会感恩,是学会做人的第一步。懂得感恩的人,是会尊重他人的,是会少些抱怨多些奉献的,是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和温暖的。

张老师的建议

        当记者问道当今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舞蹈人才时,张老师提到了四个字“一专多能”。为了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一名舞者要会跳、会教、会编,具备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要对服装、道具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还应有自律意识、坚强的意志。学会自律,学会自我约束,这会为以后的成功提供帮助;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拥有奋斗的勇气,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直线,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要学会战胜它。另外,还要提高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要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在当今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张冬梅老师在2009年当选为保定市第三届舞蹈家协会主席,当问到对保定的舞蹈团队的期望时,张老师说:“保定的舞蹈群众基础很好的。我希望大家能把各自的团队带好的同时,能开拓眼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来实现大家的共同进步。

        “两位年轻老师身上那种激情与活力,那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和欣慰。由于学生们总是和他们在一起,无形中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也有了积极向上的阳光一面,让人看了放心和开心。他们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守着这群可爱、懂事、谦虚、有激情、敢拼搏的学生,自豪、快乐、幸福怎不会如影随形伴我左右呢。”

        “我们用作品激励自己,感染学生,最终把这些音乐专业的学生培养成真正的舞者和真善美的传播者,他们传递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文化。如今,我们学校拥有了真是正的舞蹈专业,我们要用自己的专业、激情与执着,打造出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让舞蹈学科成为河大的品牌,这也是我们舞蹈教师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

        “是呀,我们每一次获奖背后,都有着院校领导的支持与关爱,每一个奖杯都凝聚了多少人的嘱托与期待,凝聚力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奖杯,属于大力支持我们的院校领导,属于我们团结拼搏的师生团队。”

                                                —选自张冬梅老师的《幸福花园》   

4.jpg

后记:

        在与张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坚信眼前的这位老师是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舞蹈当中的人。她从舞蹈中体味人生,又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舞蹈当中。她有着《清荷》中的清丽淡雅,有着《咏蝶》中的昂扬向上。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舞者的真性情。

    

                                        (记者 曹新蕊  王孟菲  王帅)